看不見的地底 樹倒的秘密|消失的樹群|華視新聞雜誌

林季霏 吳之銓 報導  / 台北市

后里森林園區因為開發及維護管理不當,導致樹群大量生病死亡,其實這不是特例,採訪小組繼續追蹤各地的公園、行道樹,有不少樹木也出現類似狀況。跟著專家學者體檢,赫然發現有些樹底下是垃圾廢棄土,有些樹穴太小無法讓樹正常生長,或是土壤貧瘠、粗暴修剪也極可能導致爛根,在看不見的地底,究竟藏了哪些讓樹木死亡的人為因素?帶您持續追蹤。

不是颱風天,中興大學圍牆外的三棵路樹卻連根拔起倒下,兩位老師從樹底查看,到底是什麼原因?關鍵就是它底下的土有沒有鬆。黃裕民中興大學土壤系教授說:「樹本身的根都沒有修,等於種了就開始爛了感染。這邊都移植來的,以這個為例像這樣的根一定要把它修齊,塗一點催根劑,這樣它就癒合就長根,土壤適合它當然就長下去。」

黃裕民從兩棵樹根部歪曲腐爛,和土壤結構推論,懷疑是移植種植的過程,沒有鬆土沒有做好斷根保護,導致樹無法往下扎根感染病菌腐爛。顏志恒中興大學農學院駐診植物醫師說:「這個支撐力完全喪失,全部木材都脆光了,沒有支撐力,當然就全部倒,這個都是褐根病所感染。」

挖下來的樹皮呈現網紋狀,已經脆化失去韌度和硬度,當然無法支撐高4、5公尺的樹幹和樹枝。而旁邊另一棵樹,敲敲樹根,堅硬的聲音顯示沒有腐爛脆化,為什麼還是倒下呢。黃裕民說:「它這個都沒有營養,這都是沙,沙不會飽肥也不太飽水,所以就比較貧瘠。」

從倒下的樹底採土發現,大多是貧瘠的沙子和石礫,但這不是最糟糕的原因,老師在樹根底部,居然看到有廢棄輪胎和樹根糾結在一起。黃裕民說:「這整個輪胎在裡面,所以根會歪是這樣過來的,真的好過分,這樹是被它箍死的」原來包商早期移植這棵樹,為了圖方便並沒有拆掉容器,只要撐過養護期一年,樹的死活就不歸包商的責任,這也是植栽工程界長久以來的弊端。

胡維新國立科學博物館植物園副研究員說:「這在工程界我們常說這叫包尿布,移植的時候底下是有個容器,為什麼他不願意拿掉,最重要就是,因為拿掉施工的時候會變得比較麻煩,不小心土球就會破掉,就會裸露根苗,存活率就會下降。所以工人為了求方便都是就地就把它種下去,這樣種下去初期不會有問題不會死,因為原本的土球還在,各位可以知道,它就像圍在一個臉盆裡面,久了之後根根本長不出去,上面逐漸長大後就很容易風倒。」

倒下的樹旁,是民眾每天運動的地方。大家享受樹蔭下的自然涼爽,卻看不見地底下有什麼樣的危險因子,正威脅著大樹。工程界不能說的秘密,還包括公園裡的土方,上層應該覆蓋沃土種樹,但我們卻在公園裡發現建築廢棄的水泥塊大地磚露餡。森林的巨人大樹,無聲地矗立在都市中,種樹的人是否認真思考過,它們需要的生長環境是什麼。

位在興大校園北側的大榕樹,樹齡超過60年,樹型樹冠仍壯碩翠綠,早期種植時底下是肥沃的農田土。校方在大樹周邊保留了直徑約五公尺的棲地,完全沒有水泥覆蓋。顏志恒師說:「一般來說樹冠可以到達的話,根就會到那邊,一般來講當然棲地環境能留愈大愈好。」

從國外經驗看,新加坡對都市造林的重視,頒布了行道樹綠化準則,標明大喬木需要3公尺以上的帶狀生長空間,中喬木1.5到3公尺帶狀空間,單一植穴至少要4乘4公尺。而台灣卻經常看到行道樹樹根塞爆植穴,造成路面和地磚隆起。

王巧萍農委會林試所育林組副研究員說:「這是我們保育大樓蓋好的時候種進去,我認識它們的時候它們是小樹瘦瘦的,這二十年來就看著它們長大。也不知道為什麼,就看著它的植穴塞爆了,然後也不知道為什麼有一天,就發現它的樹幹的強度不夠,可能有倒塌的危險,就被綁了一些東西。甚至有一天發現怎麼砍了一棵,然後又砍了一棵,然後又砍了兩棵,從外面一路砍進來。理論上台灣櫸可以至少80年沒有問題,那這棵還不到三3、40歲,還這麼年輕,才剛長大然後就生病了。我不是很清楚它為什麼生病,但可以從我做土壤的角度看,一直不知道它們是吃喝什麼長大的。」

一般大樹的養分從葉子行光合作用,吸收二氧化碳轉化為碳,氮的營養主要從根部吸收,根據王巧萍的研究說:「碳的來源是空氣中的二氧化碳,所以源源不斷。氮的來源是不足的,氮不知道要從哪裡吸,如果它的土裡沒有這個東西,,我們會在都市裡把落葉都掃光光,落葉沒辦法歸根,意思是土壤沒有養分的回歸。就我自己的調查,其實如果你上面一直是掃得這麼乾淨,那下面的生物相是非常非常貧瘠的,所以下面生態應該是滿悲慘的吧。」

又餓又窘迫是大樹生長在都市中普遍面臨的現況,可以用什麼樣的方式改善呢,王巧萍在新北市四號公園進行一項試驗。來到這座公園,地上光禿禿掃得很乾淨幾乎沒有落葉,再往前走落葉愈來愈多,還有一格一格用木片圍起來的土壤復育試驗。王巧萍說:「落葉留在這邊,這是全台灣沒有一個公園可以接受的,我從高雄做到台北,每個公園都掃得很乾淨。我希望可以從一個位置開始,把它當成示範的樣點,這就是一年的成效,土變得比較黑,黑黑的土比較肥沃,因為它就是被有機質染色。下雨的時候雨水滲透的速度全部都上升,因為土壤排水狀況很好,上面的葉子不會長時間留置水,所以對於要下蛋孵成孑孓,再孵成蚊子這樣冗長的時間,沒有潮濕到足以供他們這樣活出來,所以沒有因為這個處置導致蚊子變多。」

胡維新國立科博館植物園傅研究員說:「就城市景觀來講,我們覺得落葉有四季的脈動是很好的,可是事實上我在景觀植栽委員會,很多里長是不喜歡落葉的,非常反對落葉。如果自然的律動他都反對的話,我們如何喊生態。如果有一個生態,上面會有小鳥,小鳥會拉大便,然後我的車停在底下,我的里民就來跟我抗議,甚至有里長說我這樹要砍掉,所以這個離生態非常遙遠。」

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研究人員調查分析,城市的街區若有超過40%的綠樹覆蓋,會產生明顯溫差效果。然而種好樹不讓它生病倒下,需要足夠的樹穴健康的根部環境,在都市中如何落實呢,從民眾觀念到政府的政策維護管理,仍有許多改進的空間。對自然寬容一點換位思考,或許可以營造人與自然共好的都市生活。

新聞來源:華視新聞


新聞關鍵字

加入Line好友